(桂林日报 记者 桂晨)6月20日下午6点半,桂林市城管委收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广西迎检工作组《关于认真办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问题(第十三批)的通知》,有市民反映,“灵剑溪黑臭水体未得到有效根治,七星岩景区北门外附近河段水质发黑发臭,近期天气转热,河道滋生红丝虫。”这一问题随即被派发到了桂林市排水工程设施管理监察所所长莫碧琨和他的同事手中。6月21日上午9点,莫碧琨和同事赶到现场进行核查和处理。现场调查发现,举报问题部分属实“七星岩景区北门外水体未见发黑、无臭味,但河道中确实有少量红丝虫存在。花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施工中,仍有少量生活污水排入了灵剑溪。”莫碧琨如是记录下了核查情况。
此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作为漓江流域环境治理矛盾较为突出的灵剑溪仍然处于公众重点监督的范围之内。近三年,灵剑溪陆续进行过淤泥清理、岸上截污改造以及生态修复试验等综合治理工程,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整治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也因此受到市民与有关部门的持续关注。22日,作为漓江及支流截污综合治理工程牵头单位,市城管委和相关城区等采取了吸污泥、水体消杀等局部处理措施进行整改。
与此同时,位于灵剑溪上游的叠彩区大河乡党委、政府也正在着手灵剑溪流域的整治工作。这也是我市2016年11月启动中心城区畜禽养殖的污染整治工作拆除200多家生猪养殖场、迁移生猪2万余头以来,禽畜养殖治理的再次升级。为进一步推动限养区2.2万多头生猪,109家养殖场的拆除、搬迁、迁移工作,大河乡党委书记朱友益近段时间组成7人工作组,晚上走村串户,对7个村委的村民进行宣传动员。“虽然属于漓江流域限养区,但由于这里的排污不符合环保要求,粪水都进入蒙正排洪渠、灵剑溪,一下雨,全部又都排入漓江,所以我们要着手推动治理和转型。”朱友益说。
“对背离中央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的状况,必须猛击一拳,警醒全市上下。”6月11日、12日,全市连续两天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召开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在全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部署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紧急会上强调,要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对全市环境再检查再整治再提升,坚决对生态问题立行立改,打一场全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攻坚战。
如何将环保督察的“问题清单”变成市民群众的“满意清单”?2016年中央启动首轮环保督察以来,桂林用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智慧与耐心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既是积极应考,又是自奋之举,坚持问题导向,抓排查、抓短板、抓提高,还原山水本色,不断挖掘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决心和魄力: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记者第一次见到莫碧琨,是在5月26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督察组检查期间。督察组工作人员顶着当空烈日实地勘察,在灵川县八里街与叠彩区交界处,发现一处较为隐蔽的排水口仍有浑浊的水流直接排入漓江,而该排污口位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莫碧琨正在现场汇报整治推进情况。
督察的这条沟渠地处叠彩区和灵川县的交界处,城市发展、人口增加,附近村民和居民将污水排入其中,同时八里街片区地下管网基础资料不完善,治理难度可见一斑。督察组组长李佳在向媒体介绍情况时也直言,城市与县城交界地带的排污治理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其实,对该处排污口的治理,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灵川县相关部门与市排水工程管理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实地勘察,逐一排查出该区域的排污点,如今大部分排污点的管网已经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目前正在进行查漏补缺。两个责任单位都将在今年完成整治任务,如果整改不力,随时可能被追责。
“2016年7至8月,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桂林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向我市反馈了六大类12个问题,交办了32批共301件环境信访案件。”桂林市环保局副局长舒忠常说,两年时间,桂林坚决立行立改、强力边督边改、注重建章立制,目前,301件交办件已全部办结,其中采取关停取缔的49件,立案处罚54件,处罚金额160余万元,而需长期整改的22件正强力推进中,对67名相关责任人也进行了追责。
在投诉的问题中,水污染问题占投诉总量一半以上,此外,还涉及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辐射污染等其他污染。在这些问题中,一些如同灵剑溪一样,属于遗留问题,成因复杂,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但无论问题难易,慢作为、不实事求是,不触及根本,在公众全程参与的督察整改机制下,都无处隐匿。
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这成为桂林督改推进中的不二原则。记者了解到,有居民投诉存在核辐射问题,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企业通过搭建自动监测显示平台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桂林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对全市248家砖厂进行专项整治,关停76家,限期整改172家,114家砖厂在全区率先实现在线监控并受到严格监管;率先制定严于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的实施方案,并对全市550余台燃煤小锅炉进行整治,整治完成率达95%。此外,桂林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标准化建设等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整治工作都走在全区前列,一系列率先之举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环境的各种诉求的恳切回应。
也是在这两年时间里,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桂林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收获了不少治理红利。桂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93%提升到97%以上。2017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8天,是全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
智慧与耐心:纵深推动全领域治理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近20年来,灵剑溪这条13公里长的溪流,治理信息从未像近几年这样公开透明,治理效果也从未如此显著。由于沿岸环境复杂,灵剑溪的污染治理问题曾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5年,桂林市启动了漓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灵剑溪治理从河道本身延伸到岸上污染源治理,纵深推动问题的全领域解决。今年5月底,灵剑路旁的药材市场内“两违”建筑整治行动开启,为深化治理灵剑溪再注入一剂良方。
然而,政府公布的治理绩效有时不一定能得到所有市民的认可。如今,对灵剑溪的质疑时有发声。因此,在大力推进整治工作的同时,莫碧琨也十分留意桂林人论坛等市民“发声”的地方,不遮掩、不回避,与公众坦诚相对,进一步了解市民对环境治理的诉求。
治理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尤其是如何拓展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各级部门对标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强力推进。
“原来采石留下的半边山现在全部复绿了。为此,我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过去挖一点矿,造一点水泥,赚了一点钱,但远远抵不上我们现在把它修复好要付出的代价,这是很沉痛的教训。”今年3月,赵乐秦在国新办组织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意味深长地说。
当前,环境治理态势发生深刻变化,对问题不遮掩、不回避,责任主体如何履职都要与公众坦诚相对,“壮士断腕”也已不再是口号标语。由此,桂林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跳出了“督察—整改”的被动治理局面,敢于主动“亮剑”,动真碰硬。
据了解,当前,我市的砖厂专项整治及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工作均走在全广西乃至华南五省区的前列。而在2015年以前,我市248家砖厂只有两家有废气处理设施,砖厂烟囱24小时不间断冒黑烟,市区酸雨频率一度达到90.1%。
“砖厂的治理可谓‘形势所逼,发展所需’。”舒忠常介绍。
据介绍,为推进桂林大气污染防治,桂林下大力气,对砖厂进行全面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砖厂予以取缔,并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砖厂安装废气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全面整治后,部分砖厂业主为节约成本,经常采取自开旁路偷排、擅自停用设施、加投料时偷工减料等逃避监管、非法排污。”舒忠常说,为提升有效监管,如今我市正在探索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含硫燃料,并改进升级脱硫除尘工艺,有效促进砖瓦行业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
砖厂的治理仅仅是桂林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刀阔斧推动漓江全流域截污治理,《桂林市重点区域采石场规划(2016—2020年)》等具体到全局性法律法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出台,纵深推动全领域治理,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力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大力推动了桂林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更新与重建:“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逐渐成型
6月26日,叠彩区大河乡党委书记朱友益的办公桌上,一份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分工表十分显眼。表格内逐项列举了2016-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环境案件等共30项任务,其中有17项任务需要大河乡牵头或者配合。
这份表被反复多次翻阅,褶皱的纸张显出一些“疲态”,以问题导向的责任落实,让朱友益一个问题都不轻易放过。从今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开始之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叠彩区组织各部门进行了再一次自查。
朱友益还记得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他们与城管等有关部门一起,用一周时间有效推动泗洲湾河滩9家违法搭建的餐馆自行拆除的情景。“当时和城管工作人员一起逐户走访,从中央方针政策到保护漓江的重要意义,想要让这些新发展理念入耳入心阻力重重。现如今,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前一些鱼餐馆经营户也会向朱友益感叹,当时自己觉悟不够。”
首轮环保督察之后,更带来了一场生态环保工作的思维风暴。污染治理模式从曾经的政府一元主体地位,转变为如今的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广大群众等多方监督、多方治理的进步。
“在信息化的时代、在大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留给政府部门处置突发情况的‘窗口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舒忠常对此深有感触。因此,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保护治理体系,进行常态化管理,防范风险,在当前显得更为切中肯綮。
对此,桂林在全区率先成立了以市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常态化的办公室,解决了大气污染防治履职不到位、协调难度大的被动局面,强化了大气污染防治“一盘棋”的观念。
而这样的思维更新不仅仅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等一些环保责任主体也开始了价值排序的“重建”。“玻璃制品是高能耗产业,为提升公司绿色制造能力,公司重点提升易拉罐产品生产能力。”燕京漓泉公司副总刘哲军介绍说,2017年易拉罐产品占比提高了50%,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2018年,企业再次投资2.5亿元兴建易拉罐包装线。
“明显的是,企业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不按照环保要求去做,生存会成为问题。”桂林市工信委党组成员唐正茂的话道出了当前桂林工业企业的共识。
截至7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桂林已接收群众举报问题超过360件。然而,在舒忠常看来,问题不是包袱,整改才是机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桂林解决了不少以前想解决但无法解决的突出的生态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批看似很小但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污染问题。”舒忠常说,不仅是环保局,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确保每个案件督改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让百姓有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7月7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将告一段落。但对于桂林来说,督察风暴之后,桂林生态环境治理风暴接踵而至。尽管生态文明建设涉及面宽,基层生态环保工作不免遭遇制度衔接不够、人员安排紧张、经费短缺等突出问题,但在2020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气候”背景下,大家都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迎难而上,根治环境污染的民生之患,回应绿水青山的民心之盼。
奋斗者之歌
桂林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舒忠常:
确保每个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7月3日下午,舒忠常正在埋头逐字逐句审核要刊发的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按照轻重缓急,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六七沓材料,因为马上就要上报、刊发,他正抓紧就一些存疑的问题,和负责案件信息的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黄文讨论修改。
“这个垃圾堆长80米、宽30米、高3米,上报整改完成时间这么短,能清运完吗?”舒忠常说着就拿起桌边的计算器,开始计算每天的工作量。考虑县里整改实际,确保整改质量,避免“一刀切”,舒忠常和黄文最终适当延长了该案件的整改完成时间。
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不仅每天都有信访件交办过来,需要舒忠常和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厘清责任后进行转交、督改,还要对动态更新的整改汇报等信息材料逐一把关。由于每个环节都有时间要求,节奏非常快,因此,舒忠常和同事们每天就和打仗一样。
此外,他们还要对举报问题的描述进行核实规范,对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法律上是否有盲区进行研判。但对于一些举报描述定性为不属实的案件,舒忠常和同事们也杜绝“一刀切”的方式,在核查工作中仍然坚持问题导向,如果发现其他问题,舒忠常也坚决要求发现问题就立案,并提出整改措施,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
6月1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临时要调阅恭城、灵川、兴安、阳朔、永福等县自然保护区内34家采矿企业用电情况,要求从2015年开始按月列表。“下午发的通知,要得很急。”市环保局督查科周科长说,科室2016年新成立,两年时间里,对这样临时调阅材料他们已经习以为常。随即,舒忠常和周科长不停地打电话协调各部门、各企业上报信息,当汇总整理完这份材料,已经到了次日凌晨两点多,然而第二天舒忠常和大家继续照常快节奏工作。
从5月中下旬以来,舒忠常就和督查科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个周末都没休。据了解,6月10日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从督查科调阅的材料不下两百份。细致到污水处理站药剂购买发票、整改过程中市县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文件、会议纪要等等内容。
2016年9月,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舒忠常就和相关业务科室、各县区的工作人员,对已公布的301个举报问题进行了再次梳理。“要确保案件定性准确,绝不能模棱两可,进一步提出更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由于前期调查详实,施策精准,整改彻底,这次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除少数几个案件因多种原因尚有投诉外,301个问题几乎没有重复投诉。
为了保证整改的效果,市环保局还在全区首创制定了验收办法,由市级牵头,辖区负责,对301个举报问题中除了需要长期整改的22个问题之外的所有举报问题的整改进行了验收,并做到一案一档和信息公开。
叠彩区大河乡党委书记朱友益:
让更多村民尝到生态环保的“甜头”
眼下,绕城高速外的潘家、尧山等限养区规模养殖场进行拆除、搬迁、迁移的事情成为朱友益最“烧脑”的重点工作之一。白天工作、夜里下村,与7人组成的工作队逐家逐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成为朱友益如今工作的常态。
“这一块区域共涉及109家,需处理、转移家畜2.2万多头。”朱友益说,尽管属于限养区,但由于养殖区并没有配套的污染处理设施,对漓江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可小觑。加上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处理遇到不少阻力,让治理工作推进一度陷入僵局。朱友益也在多方联系,为最大化保障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奔走。
大河乡以前一直提倡的“三种一养”,在生态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当下,需要果断取舍。“上级部门也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治理不可‘一刀切’,但根据当前潘家、尧山等限养区的实际情况,只有采取全面禁养的措施,通过重新规划引导,才能实现村庄养殖的转型升级。”如今,朱友益正在收集竹鼠、海狸鼠等各种特色养殖信息。
其实,这场硬仗,大河乡已经鏖战第三年。作为畜牧业大市,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在我市已成为仅次于工业源、生活源的第三大污染源。大河乡村民在自己承包地上建猪栏,生猪养殖数量较为庞大。为保护漓江,2016年至2017年,大河乡对绕城高速内(禁养区)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拆除、搬迁、迁移,在灵剑溪上游的蒙正、大村、白竹干等村搬迁养殖场214家,处理、转移家畜2.2万多头,家禽近5000羽。
6月,再次走进蒙正村,这个绕城高速以西原本以养猪为主的村庄,因为全面禁养,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去年冬天,为解决原养殖户的就业转型问题,大河乡党委、政府通过市场调研、考察论证,引导村民进行竹鼠生态养殖,蒙正村的村民利用原猪舍改造成竹鼠栏舍1000多平方米,建立了5家竹鼠养殖示范点,引进竹鼠850对,上阳家饲养了1200对左右。
“竹鼠养殖污染少,现在,蒙正还成立了竹鼠养殖协会,进一步推广。”听到村民这样说,朱友益内心踏实不少。原来,去年冬天把竹鼠引进来时,突遇气温骤降,种苗一下子死了几十只,村民们不安,朱友益心里打鼓,为此又特地请技术人员指导,竹鼠安然度过环境适应期,大家养殖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乡村要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立足的根本,另一方面,生态环保要让村民尝到甜头,让他们生活富裕美好,他们才更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朱友益深感责任重大。他告诉记者,大河乡正在参加广西电视台《绿色广西·魅力乡镇》的评选。最近,我们航拍大河乡看到漓江及两岸秀美风光,更进一步感受到了绿水青山的价值。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备能源部部长易理:
企业重视环保是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机遇
6月21日上午,大雨不期而至。在位于英才科技园内的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锅炉房旁,一台新买回来的燃气锅炉整装待命。这是继2015年淘汰燃煤粉锅炉之后,企业对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提升,做到燃气锅炉的一用一备。这一举动成为企业对清洁能源使用的再一次认可。
作为最早响应改用燃气锅炉的政策的工业企业,该企业对生态环保领域不断投入改进。“如果光照充足,我们厂房屋顶上的光伏发电项目,能够为工厂提供十分之一强的用电量。”该公司设备能源部部长易理指着厂房屋顶如是说。据了解,该厂4万多平米的光伏发电板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处于检测阶段,将并入国家电网。
“环保资质过硬,清洁生产执行到位,企业才有竞争力。”易理说,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因此在生态环保领域企业更注重积极主动作为。
易理还记得,2009年位于英才科技园的新厂房投产,企业就投入400多万元购进煤粉锅炉,投入占到2008年所有采购设备的三分之一。“当时这套设备在长江以南的工业企业都很少使用,大多企业用的都是普通燃煤锅炉。”易理介绍说,这是当时中科院一个研究机构的新技术,把煤磨成很细的粉末,喷到锅炉炉膛内,提高燃烧值,提高热效率,相比普通锅炉粉尘排放也大大降低。于是,原有的高效节能煤粉锅炉使用不满6年时间,就再次进行更换。
“的确是不太舍得,但环保是大趋势,企业要发展,所以必须先行一步。”易理说,2015年,为推动企业煤改气工作,桂林出台了引导性文件,易理看到后,随即便咨询市里以及七星区工信、环保等部门,还专门走访一些使用燃气锅炉的宾馆、制药企业进行了解,认为具备可行性,公司下决心拍板上马新的燃气锅炉。
“这样的改变,不仅极大改善了整个工厂的环境,更节约了能源供给的综合成本。”易理对此很有感触,他说,燃气锅炉每年综合成本180万元以下,而烧煤成本在202万元以上。
现如今,对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关主管部门都会对排污设备及使用情况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企业自身也格外严格要求。“说大了,这是国家要求,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清洁生产能够进一步塑造企业的形象,这能极大增强企业在市场角逐中的竞争力。”易理说,“尤其是大企业,对无环境违法记录,节能环保生产非常重视,也正是因为我们采取一系列升级改造,在与比亚迪、南方电网等大企业合作时,能一次性通过考察。”
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排水设施管理监察所所长莫碧琨:
“我见证了漓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奋战时光”
“一直以来,桂林都在推进保护漓江的工作,但这几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说,我见证了漓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奋战时光。”由于市排水工程管理处负责做业主单位,莫碧琨直接参与了桂林市漓江截污综合治理工程,他成为了一期漓江城市段治理建设工程的主要参加者,参与制定了排污口的截污方案。20多年来,莫碧琨一直都与排水截污工作打交道。
“桂林漓江支流沿岸情况是相对复杂的,这给治理带来了不少难度。”莫碧琨回忆说,当时要完成漓江及7条支流的截污工作,需要完成沿线违章建筑拆除,再重新埋设管道。实际上,桂林城市管网比较完善,但是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城中村不断扩张,支流干流沿岸违章建筑无序“生长”,基础建设不配套,导致污水乱排情况日益严重。计划前期工作需要两年时间,拆迁问题所花时间更是不可估量,尤其是列入环保督察问题清单之后,大家深感时间紧迫。对此,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采取末端截污等方式,两年时间里,循序渐进,共完成了70多个项目,2万多吨每天的截污量,远远超出了政府制定的53个项目的任务量。
如今,莫碧琨的电脑里还保存着不少治理前后的对比图片。由内而外的蜕变,让莫碧琨体会到了责任与荣光。
“市委、市政府这么大的决心和魄力,大家在一线工作的,也甩开膀子干起来。”尤其令莫碧琨难忘的是,在工程过程中遭遇施工用地、施工场地问题这一难题时,各城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亲自出面,与村民对话,协调征地拆迁工作。大家连夜赶工时,尽管遇到过村民阻工,甚至还有黑恶势力参与,但大家都怀着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推动工作。
现如今,二期治理工作仍然在继续。“市委、市政府做了那么多事情,我们能参与其中,取得实效,很有成就感。”莫碧琨坦言,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如一期工程完工后,乌金河周边曾发生管道堵塞溢流,又如灵剑溪在枯水期还存在一些问题,市民有不满。“这些问题我们都很重视,也在反思,会不断完善这项治理工程。”
“水环境的治理永远在路上,我们不会停步。”莫碧琨表示。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唯有勇毅前行
当前,环境治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环境责任担当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得到强化,环境治理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而要在2020年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唯有勇毅前行,绘就美丽桂林新蓝图才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2015年以来,桂林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行动,尤其是以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桂林多角度找出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环境症结,在环保治理上不仅有密集之举,非常之效,更大力推动了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之变、责任之变。污染防治工作从被动末端治理的“浅水区”向主动调整结构治本的“深水区”转变,污染防治从少部门“单打独斗”向党政主责、多部门齐抓共管转变。山水更显本色、产业深度调整、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一系列变化成为桂林聚力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成就。
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所描绘的美丽前景,也看到为实现美丽桂林蓝图奋斗过程中,所激发的齐心协力的昂扬士气。
2020年要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势必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尽管剩下的问题个个都是硬骨头,但再硬也要碰,难啃也要啃,这是桂林“两个建成”征程上必须挪开的“绊脚石”。只有在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上下功夫,拿出高度负责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围下,统筹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以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一本蓝图绘到底,合力推进桂林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深刻的变革,良好生态环境势必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桂林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