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大 桂林市政府 桂林市政协
首页 桂林印象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桂林经济 投资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区动态
文字大小:
灵川三街试点“稻、薯、花”生态循环农业:
小土地上的“大收益”
2018-07-03 13:19  (来源:桂林日报)

  

   

  农业技术人员用黑米和早稻种出“神奇灵川 和美三街”几个大字。

   

  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检查早稻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秦紫霞 通讯员唐艳 文/摄

  盛夏时节,在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委的农田里,放眼望去,满眼青翠碧绿的水稻非常养眼,有的已经抽穗结出稻谷。当地村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胆实践摸索,在农田“水旱轮作”,探索出“早稻—秋红薯—油菜花”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闯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

  现场:他们在水稻田里种出“字”

  “这里种的是黑米,产量不高,但售价挺高,种着好玩的。”趁着早上阳光和煦,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委的邹献珍来到自家的田地里查看水稻的种植情况,今年水稻长势不错,让邹献珍很高兴。“待水稻收割以后,田里紧接着就种秋红薯。以前我们只种稻谷,现在水稻、红薯、油菜花轮着种,虽然辛苦些,但收入高了,土地也真正利用起来了。”邹献珍家的土地上,用黑米稻摆出的“神奇灵川 和美三街”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这一片田地,正是三街镇进行“水旱轮作”提高土地亩产的种植示范点之一。

  据了解,三街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64个自然村,总人口2.2万人,耕地2.4万亩,其中龙坪村委的耕地1750亩,长期以来,龙坪村委都是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秋冬季农田大都闲置。村民们只是散种些红薯自给自足。2013年,三街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该村致富带头人全建军成立了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秋红薯制作红薯干,小小红薯干让村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秋种红薯亩产可达5000斤,市场价鲜红薯在1元/斤以上,每亩毛收入达5000元;或者加工成红薯干,市场价在12元/斤左右,按5斤鲜红薯加工成1斤红薯干计算,每亩毛收入可达1.2万元。”全建军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效仿。由于秋红薯在7月种植,与之前村民们传统的种植中稻时间冲突,于是,许多村民放弃了中稻种植,改种秋红薯。这急坏了三街镇农业推广站站长秦久贵。“粮食种植不能丢,无论怎么样,也要保证粮食产量。”秦久贵说。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带动村民的粮食种植积极性,几经摸索,秦久贵提出了由单一的种植模式(中稻种植)发展为“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和粮食增产,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秋红薯一般7月中旬种植,11月中旬成熟采收。我们建议村民将以前种植的中稻改为早稻,早稻一收割即可种植红薯,不会影响经济效益,又可以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秦久贵的提议得到了不少村民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龙坪村委的示范点又进一步探索粮食种植新模式“水旱轮作”,即“早稻—秋红薯—油菜花”模式,第一茬早稻种植超级稻,第二茬种植秋红薯,第三茬种植油菜花。

  为了增加村民们种植水稻的兴趣,秦久贵连续两年与推广站的技术员来到示范点,将水稻种植出花、字等图案,并积极指导村民们进行特色种植。“第一年我们用黑米种出了几个图案,村民们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我们今年种出了‘神奇灵川 和美三街’几个字,希望为村民们增添特别的感觉,也号召大家热爱家乡。”秦久贵说。近年来,龙坪村委利用“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发展秋红薯种植面积1000多亩,连片种植面积526亩,每年来此购买红薯干的游客达5000人以上。

  积极推广“稻、薯、花”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钱、粮袋子双丰收

  “通过‘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消灭了冬闲田,增加了粮食种植面积,确保了粮食产量,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据我们初步统计,开展循环种植以后,田地由原来每亩收入1000元达到现在的1.3万元。另外,油菜绿肥种植还能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确保农作物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灵川县三街镇党委书记李异勇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推广“稻、薯、花”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力争扩展到整个三街镇。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种植水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很多农民种水稻的热情不高,纷纷转为发展经济作物,水稻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产业。加上种植水稻耗费人力物力较大,在我市一些县区的农村,不少地方只留下老弱病残种植水稻,目的也主要是供自家食用,少数农民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意种植水稻。积极推广循环轮种模式,既有利于土地养分的培养,也是实现钱、粮袋子双丰收的好方法。

  “许多农民不愿意种水稻,关键是种植面积不大,经济效益上不去,采取轮种的方式有利于保证水稻种植,也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最关键的是受市场波动影响小。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不但能增加群众收入,也稳定了粮食生产。”灵川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分享到:
 
信息检索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CA证书驱动
主办:桂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 管理维护: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桂林市信息中心
桂ICP备11001201号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32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05
(最佳分辨率: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