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大 桂林市政府 桂林市政协
首页 桂林印象 政务公开 网上办事 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桂林经济 投资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年度公报 >> 发展报告
文字大小:
关于桂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02-22 00:00  (来源:桂林日报数字报)

——2011年2月11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及市政协帮助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果断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克服特大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展以“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城乡风貌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大会战,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升级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08.63亿元,增长13.8%,高于预期1.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21.08亿元,增长24%,高于预期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56亿元,增长37.8%,高于预期7.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53亿元,增长18.9%,高于预期2.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9.03亿美元,增长22.6%,高于预期12.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9元,增长10.7%,高于预期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增长13.5%,高于预期3.5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控制在5%的调控目标内;城镇化率达到39%,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8.3∶45.3∶36.4。

图12009年、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动情况

    (二)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抓住中央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四大建设”,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总量继续排全区前列。据统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十五”时期投资总额的1.41倍。

图2 2005年至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70项,其中:新开工重点项目164项,开工率100%,竣工重点项目66项。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7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24%。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56亿元的50.3%;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斧子口水库获国家批复可研,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高速公路获国家批复初步设计;项目筹融资工作创造新业绩。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投资16.48亿元,重点支持重大水利、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性住房、县城供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采用BT融资形式建设西二环路、南溪河、小东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山口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一院两馆”等临桂新区的重大项目。我市抓投资上项目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和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的高度评价,桂林重大项目前期攻坚工作创新经验在全区推广。

    “四大建设”成效突出。以临桂新区和老城改造“1212”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机场路改造全面竣工投入使用,成为桂林的标志性景观大道。临桂新区路网等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竣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0亿元,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和贵广高速铁路征地搬迁基本完成,完成工程投资7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7%。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2%,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小溶江、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工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90.80亿元。以桂柳、桂梧、桂黄及桂阳公路沿线、漓江两岸和12县城为重点的城镇风貌改造完成投资43亿元,城乡风貌明显改观。

    (三)特色效益农业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19.21亿元,增长5.1%。农业增加值202.60亿元,增长4.8%。深入实施湘江、资江、漓江、桂江四大流域产业规划,建设北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稳定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观光农业。粮食总产量192.96万吨。肉类总产量49.49万吨,增长3.9%。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193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03个,建立各种高产示范点252个。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1个,数量均居全区首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90家,直接带动农户14.71万户。

    (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44亿元,增长31.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952.01亿元,增长37.1%。规模工业增加值310.26亿元,增长25.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在我市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按照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的要求,重点推进中橡桂林公司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加快尚科光伏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二期)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项目建设,年内实施技改项目1589项,完成技改投资216.05亿元,高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五)第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03.99亿元,增长10.2%。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积极引导服务业发展。编制完成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规划纲要,成功申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成为全国37个试点区域之一。旅游业蓬勃发展。开展旅游质量服务提升年活动,加强旅游促销,拓展旅游合作,整治规范旅游秩序。全年接待游客2246.33万人次,增长20.8%。其中入境游客148.62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0亿元,增长32.6%,旅游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开展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53亿元,增长18.9%。金融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3.2%和20%,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

    (六)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面实施节能减排攻坚战,开展节能降耗、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公共机构节能四个专项行动,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9%,二氧化硫排放、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范围以内。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支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全市1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年可消减化学需氧量3200多吨,结束了县城无污水处理厂的历史。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兴安尚科太阳能光伏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桂林市热电联产专项规划获自治区批复,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开展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规划,龙胜南山等一批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实施“科学保护漓江五大工程”,全面启动漓江支流(市区段)瓦窑河等河流的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活动,山上造林和山下绿化完成率居全区前列。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列“城考”成绩保持全区第一。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编制完成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纲要建设总体方案,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获得国家批准。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引银入桂”工作,深圳农商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先后入驻开业,开展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8县5城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第一批改革的42个乡镇卫生院对307种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稳妥推进林改工作,完成年度林地勘界面积2190.19万亩,发证面积1546.94万亩。引进香港溢达、四川广盛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我市企业。全面启动桂林威达集团政策性破产,开展化纤总厂、电缆厂、齿轮厂破产清算工作。

    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交流合作。加大“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力度,“招大引强”成效显著,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新签市外境内项目502个,总投资386.46亿元,增长17.9%。实施市外境内项目899个,实际到位资金374.13亿元,增长33.2%。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25.3%。进出口总额9.03亿美元,增长22.6%。

    (八)民生保障和社会各项事业又有新进步

    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率提高。成为全国创业就业示范市,新增就业6.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5%;社会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230.08万人次。兴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全面实施,参保覆盖率达87.3%。城市和农村低保覆盖面扩大,补助水平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

    相关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对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库区移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资助。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家电下乡以及各种良种补贴和涉农补贴等相关政策。义务兵家属优待、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投入进一步加大。慰问困难群体,补助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补贴市区环卫工人,补贴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救灾专项资金支持洪涝灾害救灾工作。支持十项惠民工程,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计划任务。竣工经济适用房26.9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8550户。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推进创新计划和科技“355工程”,全社会科技投入15.80亿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562项。专利授权813件,位列全区前茅;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与布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38亿元,基本完成12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完成培智学校迁建工作,聋哑学校、七中两校迁建和市职教中心临桂分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职业教育攻坚基本完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一院两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暨桂林抗日文化运动旧址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扎实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中央、自治区支持,按标准建设了平乐等6个县(区)医院,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成效。构建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改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实施106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全面完成1.55万座农村改厕项目和400个文明卫生村创建任务。文明卫生村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建设153个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点。完成自治区下达的5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好于预期,是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实现的,得之极其不易,也为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的五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是我市推进改革开放争创新优势的五年,是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五年。这是市委科学分析、果断决策,市政府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指导支持的结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区产业难以拓展,大型、特大型企业少,产业集聚能力弱,科技、人才资源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县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还面临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重、压力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农民持续增收难等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已经高度重视,正在组织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主要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意义重大。

    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任务相当艰巨繁重,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将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既看到我市发展的有利条件,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又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沉着应对,奋力拼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综合分析我市产业增长潜力和需求支撑条件,以及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因素,研究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目标按照自治区分解下达任务确定。从今年开始“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任务都要通过年度计划加以落实。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1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战略任务,把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道路,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城二区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任务,按照市委“一推两改”的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完成千亿元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根本保障,积极谋划争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继续实施以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和城乡风貌建设为重点的“四大建设”大会战,计划投资550亿元,其中,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5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250亿元;园区建设计划投资100亿元;城乡风貌建设计划投资50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亿元以上。(1)加大产业投入力度,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倾斜。(2)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一是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按照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等国家确定的今年重点投资领域,积极收集、筛选、申报项目,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力争全年争取中央、自治区投资有新突破。二是做大做强政府主要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项目对接,争取多支持、多贷款、早放款。全年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40亿元以上。三是积极推进企业债券融资。加快启动桂林市经济建设投资总公司二期企业债券融资工作。同时采取融资租赁、股权投资、BT融资等多种方式融资,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资金。(3)落实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8条措施,制定引入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工作方案,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两区”建设、民生、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计划统筹推进第一批重点项目643项,总投资26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8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33项,总投资7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6亿元;续建项目194项,总投资112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14项,年度计划投资54亿元。前期项目102项,总投资651亿元。(2)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提高“联审联批”工作效率,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管理机构,完善重大项目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及时分解下达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继续实施特别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特别要全力推进续建重大项目的投资进度。(3)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连续性。继续发挥前期攻坚工作站的作用,确保市委、市政府全程跟踪督办推进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临桂新区、苏桥经济开发区和重大产业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前期工作。(4)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项目审批、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等为重点,加大稽察检查、专项督查和督办力度,确保所有重大项目都要成为阳光工程、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

    持续掀起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交通方面。开工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续建湘桂铁路扩能改造、贵广铁路、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启动乡村道路联网工程、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阳朔、平乐旅游码头。加快桂林北客运枢纽工程、桂林西货运枢纽工程、资源至兴安、灌阳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能源方面。力争开工建设国电永福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龙胜南山风电场一期、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二期、平乐生物质发电项目、220KV骆驼变电站等项目。力争栗塘、红岭等12项送变电工程竣工投产。全力推进宝象、白沙等12项送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水利方面。着力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设川江水库大坝和电站厂房;完成小溶江水库大坝70%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斧子口水库主体工程;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防洪堤。对于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重点推进,尽快竣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专栏5:2011年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643项重点项目

    ▲新开工233项,主要包括桂林至三江、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桂林两江机场航站楼扩建、龙胜南山风电场一期、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二期、新建路、漓江桥扩建、阳江南路、阳江北路、湖塘路、桂雁路、抗战文化一条街、汽车站改造、琴潭文化广场、漓江市区段截污工程、桂林电科大尧山新校区五期工程、桂林师专临桂新校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琴潭公园、净瓶山公园、猫儿山园林公园、绿色能源电气产业园、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多功能系列农林机械生产项目、桂林尚科太阳能电池项目、桂林市鑫友光伏公司年产5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桂林众阳光能科技公司光电产品研发生产中心、桂林国际线缆公司大型线缆生产基地等。

    ▲续建194项,主要包括湘桂铁路扩能改造、贵广铁路、灌阳永安关至全州凤凰、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漓江龙门大桥、滨江北路、滨江南路、阳江路、芳香路、福利路、东安路二期改造、“两江四湖”二期、南溪河综合整治、漓东公园、园林植物园、雁山新城区中心环线道路工程、临桂新区核心区路网、英才科技园二期、信息产业园二期、铁山园二期、创意产业园、广西新宝铝铝业公司项目、桂林三金药业公司整体搬迁项目等。

    ▲竣工投产114项,主要包括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机场路改造、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一期、临苏一级公路、建干北路、站前路、芳华路、红岭路,临桂新区经一路、经二路、经四路、万东路、新中路、临桂新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桂林福达集团公司年产10万吨锻造件项目、桂林三金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华力重工履带式锚杆钻车系列产品生产项目等。

    ▲前期102项,主要包括灌阳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路、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桂林段)、全州天湖风电场、中缅长输管线承接工程、宝象变电工程、春江路、群众路东延长线、桂阳旅游大通道(雁山段)、琴潭南路(象山段)、漓东堤园路、临桂新区核心区路网完善工程等。

    (二)全面推进“两区”建设,优化提升第三产业

    强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把旅游业和服务业培育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全面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成《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及《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编制申报工作,争取尽快获得批复,完善工作方案,进行全面部署和落实,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以项目实施带动试验区建设。新开工桃花江旅游度假区、靖江王府及王陵大遗址等项目;续建兴安灵渠(北渠)国家自然遗产地保护性项目、阳朔县十里画廊景区、世纪冰川景区建设二期等项目;开展会仙湿地、桂林印象兰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叠彩区江东旅游休闲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阳朔瑞盛酒店、平乐县旅游大酒店等一批高端旅游酒店,提高规模档次和接待能力。积极推进“数字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宣传促销、信息服务、旅游质量监管等全面数字化。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

    全面推进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制定《桂林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桂林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1年度工作方案》、《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机构和常设工作机构。大力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优先落实试点项目实施主体、土地、资金和政策,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四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重点推进以阳朔为基地的城乡互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工程和以雁山为基地的观光休闲带;建设商务会展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以七星区为核心的旅游与会展资源整合及产业协同项目;建设养生度假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桂林国际老年公寓项目和以琴潭园区为基地的“栖息式”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商贸和现代物流聚集示范区,重点推进红街商业广场等特色街区、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区域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示范工程,启动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做好全国云计算服务试点城市申报前期工作。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不断完善城乡服务体系。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完善住房消费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突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壮大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四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食品、有色冶金、电力、建材等六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其它新兴产业,加快桂林“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努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建设具有桂林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部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桂林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高新区向千亿元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加快电子信息集团桂林电子产业基地、兴安和临桂光伏产业园,竣工投产桂林尚科光伏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二期工程、桂林鑫友光伏公司年产5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桂林众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桂林客车集团电动客车、桂林微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甘露低聚糖产业化、桂林百翔电源工业有限公司无污染硅溶胶电池生产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把技术改造升级作为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加快重点行业的发展,优化提升产值“超百亿”的机械、食品两大产业,力争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突破百亿元。大力实施桂林橡胶机械厂技改、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年产10000辆各型客车及底盘搬迁改造项目、桂林五环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电抗器和变压器系列产品技术改造、广西栗木矿业有限公司钽铌(钨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投入,技改投资270亿元以上,增长25%。

    实施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继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和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项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桂林34所光通信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优势。

    完善提升园区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把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四大保障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度,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加快项目组装和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县(区)采取“退二进三”、土地置换、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导老城区工业企业在提高装备水平,实施技改的基础上,搬迁入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高新技术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要在桂林市工业经济中起到引领作用,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

    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民生科技行动,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加快桂林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实验室、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广西师范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实验室建设,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和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作用,尽快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1.86件。

    (四)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农村小流域治理和城市防洪体系建设。计划投资12.7亿元,着力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小溶江、川江水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斧子口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力争尽快开工;加快青狮潭灌区、峻山灌区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前期工作,计划完成节水改造投资0.3亿元;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攻坚战,计划投资1.5亿元,新开工和续建4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计划投资3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31处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解决2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等项目。加强农村电网、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大力开展抗旱水源和以地头水柜、水塘为主的小型雨水集蓄、机电泵站等工程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

    确保粮油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粮食总产量194万吨。抓好食用菌、无公害蔬菜、高山蔬菜等种植,蔬菜产量达到358万吨。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支持油菜种植产业发展。抓好畜牧特别是草食动物、水产品养殖,确保肉类产品产量达到5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9.47万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创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广西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市、吨粮万元工程示范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南提北扩”发展战略和漓江、湘江、资江、桂江、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做大做强水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产业。重点打造阳朔金桔、资江红提、尧山花卉等一批产业基地。在稻作区推广稻—灯—鱼—菇、稻—菜—薯,在园艺作物区推广套种马铃薯、蔬菜等高效农业模式。调整林种结构,培育市县竹木加工贸易产业,推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强化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乡村风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普惠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切实抓好扶贫工作,加快第三批8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以建设特大城市为目标,抓住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契机,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与城镇建设互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

    全面加快临桂新区和苏桥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临桂新区功能规划,按照“一主三辅两组团”的建设布局,加快临桂新区建设步伐。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54项,其中新开工7项,续建47项,年度投资32.6亿元。创业大厦、“一院两馆”等标志性建筑和原住民安置小区建筑加速建设完成封顶,山水大道、新中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核心区给排水、电信、电力等市政管线工程要基本建成。加快推进临苏公路、凤凰西路等续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投资发展商务大厦、市民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桂新区经会仙湿地至雁山旅游通道、临桂新区城市公共交通及公交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区湖塘水系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公园、体育运动休闲公园的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会展、旅游论坛、科技馆、文化宫、特色街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文化、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会仙湿地、万福旅游休闲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旅游产业与新区发展互动。加快推进综合物流园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航空港物流园区规划立项建设,形成物流园区与新区发展互动。加快推进秧塘产业园、苏桥工业园、临苏产业带建设,形成产业园区与新区发展互动。临桂新区城市框架雏形基本显现。苏桥经济开发区加速福龙园C区路网工程、木兰三条道路工程、木兰大街北段等4条路网建设,新开工苏桥园杭州街、木兰北街道路工程。配套苏桥中央生活城项目。加快开发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开发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加快产业项目前期工作,落实相关配套条件,开工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加快高等级子午线轮胎产业化、各型客车及底盘生产线及奇峰纸业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产业新城尽快成形。2011年苏桥经济开发区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

    继续完善提升老城功能。突出老城区历史文化和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疏解交通。(1)加快推进“1212”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2)优化功能。利用老城“退二进三”和新区建设的用地置换契机,积极建设旅游度假服务设施,提升中心商业服务设施水平。建设秀峰区琴潭文化休闲娱乐园、万福旅游度假园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叠彩区江东旅游休闲区、抗战文化一条街、自由路东南片区改造等。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以机场路、桂磨路、竹江码头等旅游通道为重点,进一步凸显城市形象品位。努力把老城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旅游文化和现化服务业高度发达的都市区。(3)改善环境。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实施以漓江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两江四湖”二期、小东江、南溪河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建设灵剑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沿江沿湖排污口截流工程。扩建城北水厂,续建东区污水处理厂、山口垃圾填埋场,加快叠彩区、秀峰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美化亮化城区主要街道和主要景点。(4)疏解交通。做好市域综合交通规划,新开工漓江桥改扩建工程、湖塘路、新建路、中隐路至西二环路等项目,打通市区西部和东部快速环线;启动城北桂林汽车站建设,规划建设城东和城南汽车站,积极完善公交枢纽场站、停车场库。

    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按中小城市发展目标,完善龙胜江北新区、阳朔县新城区、全州县城北新区、平乐南洲新区等县城新区道路、桥梁、通信、供电、供气、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卫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村镇规划步伐,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乡镇和村委所在地村屯、中心村,以及交通干线沿线50户以上自然村的规划全覆盖。特别重点抓好特色村镇的规划建设。落实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并纳入城镇社保体系。

    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尽快研究提出桂林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内容,确定试点对象,成立组织机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推进市容市貌、公共交通、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建立和完善供水、供气、防汛抗灾应急预案,提升公用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市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强力实施节能减排,更加严格地保护漓江生态,扎实推进生态市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1)按照自治区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时分解下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动态监测和模拟监控。(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市开展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支持国电永福发电有限公司2×350MW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扩建工程建设。推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农林机械、大型轮胎再制造工程,企业循环经济工程。(3)突出重点领域节能。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降耗。继续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对铅锌冶炼、造纸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4)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耗能大户和重点企业节能监管常态机制。(5)切实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大节能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加快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苏桥经济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力争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县工业园区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重点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力争市本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1%和100%。(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和治污设施监管,开展工业烟气脱硝治理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高引进项目的环保门槛,将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坚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45万公顷。(4)以通道绿化、城市绿化和村屯绿化为重点,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珠江防护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力争全年植树造林47万亩。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力争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万座。(5)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漓东公园、园林植物园二期工程建设进程,訾洲公园全面建成向市民开放,强化漓江城市段滨江绿带建设及洲岛环境保护和生态整治。(6)科学保护漓江,强化漓江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进一步理顺漓江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认真实施漓江两岸绿化美化、漓江两岸及水域环境保护、漓江两岸富民惠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工程等漓江保护五大工程,积极争取把“保护漓江”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试点,使沿江群众在保护漓江中得到实惠。继续抓好“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会仙湿地保护项目前期工作。

    (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以“两区”改革为契机,把破解发展难题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攻方向,着力破解阻碍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重点难点问题,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国家旅游业综合改革、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化投资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建立科学长效体制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激活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督协调,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所有制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采取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等形式,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服务企业上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深化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兴安县、恭城县和平乐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提高农村养老保障。理顺城区管理体制。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大力推进重点面向东盟和港澳台的对外开放合作,继续合理有效利用境外贷款,进一步发挥利用境外贷款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先进地区商会组织的双向交流,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商务合作、搞好技术人才引进“三个重点”,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我市工业产业;开展桂林国际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临桂新区、苏桥经济开发区、县(区)工业集中区专场推介招商活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招商活动,积极把桂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融入国内外多区域合作的格局,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做好项目大兑现工作。力争全年引进项目400个以上,引进资金388亿元以上。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与自治区两个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力度。巩固东盟、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加快开拓南非、埃及和欧盟等国际市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八)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全面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认真落实保供稳价措施,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粮油、猪肉、食糖等重点生活物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价格调控能力。(2)继续实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设施租赁费和超市进场费,降低农产品流通、销售成本。(3)加强对粮、油、肉、禽、蛋、水产品、主要蔬菜品种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煤炭、柴油、石油液化气、化肥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及预警预报,完善价格应急预案,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4)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把握好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切实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已取消的各种收费政策,继续降低部分偏高药品价格。(5)强化市场监管和价格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涉农、涉企、通信、电力、教育、医疗等收费和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6)建立健全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落实城区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临时价格补贴的发放工作。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九)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于民、谋利于民、造福于民,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广西教育改革的“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改革试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启动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学前教育工程。学前教育,以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乡镇幼儿园的设置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我市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继续开展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机制,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做好进城务工、投资经商、引进人才等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好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工作,统筹协调和指导12县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及时予以启动。继续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基本达标。继续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普通高中教育,重点是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提升质量、推广经验,树立名校品牌。启动桂林中学临桂校区建设。争取永福高中、龙胜中学、资源高中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工作。职业教育,做好我市职教攻坚工作评估验收工作,竣工桂林市职教中心学校临桂分校,加快市卫生学校、交通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争取市卫生学校新校区9月投入使用,交通技工学校新校区2012年投入使用。抓好五校(市经济干校、财贸干校、林业学校、农机校、民族干校)整合和职教园区建设。特殊教育,加快桂林市聋哑学校新校区和灵川等四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平乐、临桂等县特殊学校建设。开工建设临桂新区、苏桥经济开发区规划配套的中小学建设。高等教育,全力支持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积极配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博文学院、漓江学院等高校开展新校区建设。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加快中央已下达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强化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工程。中央扩大内需下达的卫生项目,年底必须竣工投入使用。提升旅游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能力建设。竣工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临桂新区桂林市中心医院。继续完善基层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开展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在巩固提升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按照《桂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大力发展演艺文化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品业、数字化服务业、印刷包装及文化设备制造业和会展服务业等六大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推进高新区创意产业园,雁山区桂林动漫戏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临桂新区体育休闲公园、桂林国奥体育文化体育城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项目。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和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推进一批城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完善扶持政策,激活民间资本,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落实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回乡创业,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5万人以上。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推进平乐、恭城县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政策落实。加快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社区服务。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残疾人康复和抚养服务及特殊群体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加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大规模实施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有利契机,大力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落实供地和建设计划,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的体制机制,力争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5万套以上。

    全力抓好扶贫工作。实施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和依托城镇化发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及在建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政策,切实安排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三座水库淹没区搬迁移民。

    加强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为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抗击风险能力。

    抓好为民办十件实事。投资30亿元以上,切实做好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安居惠民工程、教育惠民工程、文化惠农工程、生态惠民工程、强农惠农工程、强基惠农工程、新村建设惠民工程、城市环境治理惠民工程。

    (十)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和规划管理

    加强经济形势监测预测分析,尤其是密切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对已出台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对我市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组织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分解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到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并制定目标、任务跟踪检查及考核的制度和办法。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造性地做好全年各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帮助下,在市政协的支持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我们一定能够把握机遇,开拓进取,以更加开放务实的作风,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专栏6:为民办实事项目

    1.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项参保率均达90%以上;提高参合农民、参保居民的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完成农村改厕1.3万座。

    2.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完成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任务;做好平乐县、恭城县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自治区要求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和新建农村五保村。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为300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

    3.安居惠民工程。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开工建设廉租房1812套,实现交付使用1000套目标;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7.27万平方米,竣工25.32万平方米。

    4.教育惠民工程。对各县(区)中小学校舍进行新建、迁建和安全加固;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级贫困县就读的普通高中生免学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进行更新改造;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对困难残障就读学生给予资助;对考上大学的贫困新生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5.文化惠农工程。完成9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工程。

    6.生态惠民工程。完成通道绿化和村(屯)绿化等项目建设任务;对1316万亩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座。

    7.强农惠农工程。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配送中心5家、农家店270家;实施“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灵川、临桂、雁山“菜篮子”生产基地。

    8.强基惠农工程。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继续实施1500个自然村(屯)内道路硬化、30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9.新村建设惠民工程。实施“普惠制”新村建设项目,完成400个村建设任务;做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

    10.城市环境治理惠民工程。继续实施“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东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市区部分街区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漓江(市区段)截污工程、灵剑溪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城北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分享到:
 
信息检索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CA证书驱动
主办:桂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 管理维护: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桂林市信息中心
桂ICP备11001201号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32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05
(最佳分辨率: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