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为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景观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在自然、人文、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 地文景观类 名山、奇特与象形山石、洞穴是桂林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体。越城岭、猫儿山、都庞岭、海洋山、花山以花岗岩地层为主;尧山、大南山、天平山、驾桥岭以砂、页岩地层为主,它们是南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山岭绵延、层峦叠嶂,气势雄伟。猫儿山、真宝顶等山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尧山是灵剑溪的源头,海洋山是湘江的发源地,猫儿山是资江、漓江、浔江的三江策源地,三江共源,流向各异,构成奇观;崇山峻岭的生态环境,呈现亚热带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旅游观赏潜在价值。其中,猫儿山已辟为旅游、避暑旅游地。 奇特与象形山石是桂林山水的构景骨架,绝大多数为石灰岩地层所组成。桂林城区的独秀峰、虞山、叠彩山、南溪山、隐山、西山等自唐以来就成为名山名景。漓江两岸的象鼻山、九马画山、螺蛳山、碧崖阁山、净瓶山等,早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粤西游记》内就有描述;阳朔境内遇龙河两岸奇峰秀丽,具有很好的旅游观赏价值。 洞穴是桂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从成因看,有渗流带洞穴、潜流带洞穴和地下水位洞穴等三种类型。“无山不洞,有洞皆奇、皆幽”。唐宋以来,开发较早的洞穴有七星岩、白龙洞、乳洞、芦笛岩、穿山岩等。后期有荔浦丰鱼岩、银子岩,草坪冠岩、永福金钟山洞(永福岩)、兴安世纪冰川灵佛洞、灌阳黑岩等。 分布在桂林市的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以及自然灾变遗迹共8处,其中南边村泥盆-石碳系地层剖面,为国际地质界确认的中国第一处标准层型剖面,对提高桂林国际旅游的知名度有较大影响。 蚀余景观是桂林山水旅游资源中的主导性资源,分两种类型:一是石灰岩性的峰林、峰丛、石林地貌,尤以漓江两岸的峰林、峰丛地貌堪称世界之绝;二是红色砂砾岩、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资江河谷两岸。资源八角寨丹霞地貌分布面积约125k㎡ ,方山、丹峰、石柱、赤壁、壁洞、巷谷等形态万千,有“中国丹霞地貌之魂”的美称。